每天早上我都會在幼兒園門口迎接孩子們,看著他們一個個蹦蹦跳跳走進來,一天的活力就這么開啟了。可有一天早餐時的場景,讓我發現孩子們在表達愛這件事上,其實有困擾。
當時一個小朋友帶來自己做的小點心想分享給媽媽,他站在媽媽面前,臉憋得通紅,就是說不出“媽媽,我愛你”。媽媽笑著鼓勵,他還是沒說出口,最后只能把點心往媽媽手里一塞。從這個場景我意識到,很多孩子心里有愛,卻不知怎么表達。
那怎么幫助孩子學會表達愛呢?我總結了三個訓練方法。
先說語言表達訓練。孩子的語言能力正在發展,我們可以通過日常互動幫他們建立情感詞匯庫。就像親子閱讀時,指著繪本里的角色說“小熊愛媽媽”,讓孩子跟著說。在幼兒園,我給孩子們講故事時,也會特意強調角色之間的愛。比如講《猜猜我有多愛你》,讀完就問孩子們:“小兔子那么愛大兔子,你們愛自己的爸爸媽媽嗎?”引導他們說出“我愛爸爸媽媽”。一段時間后,不少孩子和家長交流時,能更自然地表達愛了。
接著是行為表達訓練。肢體接觸能強化情感聯結。每天入園,我會和孩子們約定“三個魔法抱抱”,一個代表健康,一個代表快樂,一個代表愛。孩子們特別喜歡這個約定,每天早上都主動跑過來抱抱。在家里,家長也可以和孩子有類似約定,像睡前晚安抱抱、出門再見抱抱。除了抱抱,還能鼓勵孩子給家人捶捶背、揉揉肩。有個害羞的小朋友,在家長堅持和他睡前抱抱后,不僅主動抱抱家人,還會在家人辛苦時捶背。
然后是創意表達訓練。設計一些生活化任務能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。讓孩子給家長遞拖鞋、幫忙擺碗筷,他們會意識到能為家人做事,從而產生感恩之情。有個小朋友負責給下班的爸爸遞拖鞋后,有一天爸爸加班回來晚,他一直等在門口,遞上拖鞋還說“爸爸辛苦啦”。家長還能和孩子一起做手工,比如做愛心卡片送給家人,孩子會把愛融入作品,再帶著愛意送出去。
我給大家分享幾個家庭實踐案例。有個內向的小朋友,平時不愛說話。家長先從每天晚安抱抱開始,閱讀時引導他說表達愛的話。慢慢地,他開始主動和家人交流,還在媽媽生日時折了朵彩紙花送媽媽,媽媽特別感動。還有個調皮的小朋友,之前只知道自己玩。家長讓他幫忙擺碗筷后,他懂得了家人做飯辛苦。有次媽媽生病沒做飯,他主動要給媽媽煮面條,雖然煮得有點糊,但心意很珍貴。
孩子在表達愛方面有沒有進步,怎么記錄呢?我設計了一些小工具。有愛心存折模板,孩子每表達一次愛,就在上面蓋個小印章。印章積累到一定數量,家長給孩子小獎勵。還有親子互動打卡表,把每天的互動任務列在上面,完成一項打個勾。通過這些工具,家長能直觀看到孩子的進步,孩子也更有動力表達愛。
我相信,通過這些方法,孩子們能在日常互動中學會表達愛,和家人建立更緊密的情感聯結,在成長路上更加健康快樂。
標簽:
